一说起济南南部山区,大家会想到休闲旅游,其实这里还有诸多红色印记,是传承革命文化、讲述革命故事的鲜活教材。
革命历程中的南山根据地
抗日战争时期,南部山区既作为济南南大门与泰莱根据地相连,也是中共山东分局自鲁东至鲁西继而通往延安的交通要地,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。1938年12月,八路军山东纵队在沂水县成立,其四支队一团率先进驻济南仲宫、柳埠一带。自1938年底至1945年,共产党员扎根南部山区开展敌后抗战,建立起地下交通线,以当教员、开药铺、做生意来掩饰身份,广泛搜集情报、宣传革命、征募兵员,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、输送情报等工作,对山东地区的抗战胜利起到重要作用。
解放战争中,南山军民屡次阻击国民党军队和还乡团等反动武装的南侵。济南战役期间,南山军民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开展侦察工作,摸清敌伪据点。南山一带成为战役指挥中枢所在,唐家沟、尹家店先后作为山东兵团指挥所,留下了许世友、谭震林、王建安等将军的足迹。
在艰难困苦的革命岁月里,共产党员、战士与南部山区人民建立起鱼水之情。形势恶化之际,党员干部、部队大多集中在高而活动,鲁中一带党员前往陕北途中都会在此地歇歇脚,1943年,江华夫妇便经由高而前往延安。济南战役期间,军民一心是迅速取得胜利的保障。唐家沟村的曲廷贵家曾作为战士们的宿舍,他回忆:“每天早上,战士们早早起床,帮着打扫院子、挑水。吃完早饭后,到村里的打麦场上操练。”在党组织的号召下,曲廷贵等南山民众踊跃参军支前,高呼着“大踏步前进”“砸锅卖铁支援前线”的口号,挑起100多斤重的物资,步行40多公里运到济南西线的邵而一带。
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的机遇
南部山区革命旧址保留较多,根据2020年12月发布的《山东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》,南部山区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1处,包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以及未定级的革命文物7处。其中,尹家店村济南战役山东兵团指挥所纪念地、上降甘村中共济南市委办公地旧址、泥淤泉东村中共济南市委市政府活动旧址等3处已对外开放,4处近期已修缮但暂未开放,另有4处亟待修缮加固。
近年来,我国愈发重视革命文物的整体性保护与利用,为南部山区革命历史资源的开发创造了契机。2020年11月,山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《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》,提出县级以上政府组织编制红色文化保护专项规划。南部山区革命旧址具有内在关联性高、区划完整且分布较为集中的特点,11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有5处位于抗战时期的地下交通线——济南、泰安之间的古驿道(今X055县道)沿线,4处位于西营东部,地处南山根据地与泰莱根据地的交界处,亟待开展整体性的保护与利用。
期待发展红色文旅
济南南部山区不仅革命文物分布较为集中,且人文、自然景观资源丰富,具备发展红色文旅的物质条件。
制定革命旧址的整体性展示利用规划。基于对南部山区革命旧址的调研和历史研究,架构“仲宫—高而:地下交通线”“唐家沟—尹家店:济南战役指令发出地”两条红色廊道和“红色西营”遗产聚落,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历史资源,形成整体化的展示性再利用策略,提升红色遗产的保护效力、展示水平和传承活力。众多革命旧址依托周围的山地环境而存在,例如,仲宫尹家店村三面环山,交通便捷,植被葱茏,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防卫性。据村民回忆:“小时候村子里合抱粗的古树到处都是,河道两旁的柳树、杨树让人一进村就看不到前面的路。”济南战役期间,侦察员高登科装扮成挑粪工,每日中午到晚上来回探察。指挥所迁到尹家店后,村子南侧的山峦也成为重要的军事观察点,许世友将军每日下午登临山顶,北眺济南城区以指挥战局,机要科也一度利用隐蔽的植被地貌在山上办公。在指挥所的展示利用规划中,可以结合历史叙述和实地考察统筹兼顾周围的山川形貌,将革命先辈的足迹纳入到展示范围内。
将革命文物与人文、自然遗产相结合,建构“红绿结合、以绿带红、以红促绿”的红色旅游模式。泥淤泉东村位于柳埠街道门牙景区以南,因村内有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泥淤泉而得名。来到古村,顺着溪流向村内走去,泉水漫溢在石板路上,青翠的远山纾解身心。古唐槐下,人们围坐在泉水边休息,不远处就是中共济南市委、市政府活动旧址。1941年至1947年间,济南市委、市政府曾驻扎在此,开展秘密发报、联络组织、保护群众等地下革命工作。现存遗产为一进院落,院内以谷仓模型营造生活场景,屋内通过图文及实物展陈讲述革命故事。如今的泥淤泉东村已成为著名的网红打卡地,游客可一面赏泉、品茗、登山,一面了解革命文化。
建构“红色+乡村”的共融性旅游模式,打造“南山根据地红色文化旅游园”。可以择址建设红色军旅园、山地拓展营、军事讲堂等情景式、沉浸式革命文化体验场所,开发视听休闲、演艺观赏、竞技体育等红色文化体验产品,组织各级学校开展“我当一天小八路”“争当红色小导游”“党史知识问答赛”等主题性革命教育与纪念活动。充分发挥南部山区的乡村产业优势,将革命文物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、特色产业发展紧密融合,鼓励村民自改、自建特色民宿,发展蔬果采摘园与乡村市集,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红色旅游矩阵。